从全球范围来看,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城市应对挑战赢得未来的新举措。
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,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表示,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下降了42.9%,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有效遏制,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,以及对实体经济的投资下降较少,总体保持了稳定。国企投资一旦失利,就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。
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认为,此次办法对国企境外投资事前、事中、事后财务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,贯穿境外投资决策、运营、绩效评价等全过程,这有利于防范风险,提高境外投资效益,让国有资本更好地走出去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。这类费用如果管理不善,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,且易招致投资所在国调查。特别是部分企业管理层,事前决策随意,可行性论证流于形式。近年来,我国对外投资增长很快,不少企业投资经验不足,专业人才缺乏。中国是个制造大国,可以通过对外投资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,来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。
办法对此作出详细规定,是十分必要的。如果投资方向把握不准、决策失误,不仅影响企业发展,也关系到我国金融安全。国际能源价格处于相对低位,能源进口增加。
近年来,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,能源需求增速逐步放缓。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李福龙介绍说。其中,原煤产量17.1亿吨,同比增长5%;原油产量9645万吨,同比下降5.1%;天然气产量741亿立方米(含页岩气、煤层气),同比增长8%。上半年,煤炭消费比重大约为59.8%,比去年同期下降0.6个百分点。
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简政放权和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,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,制造业用能预计将保持增长。全国风电累计装机1.54亿千瓦,其中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占比上升至24%,三北地区占比下降至76%
国家能源局7月21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上半年能源形势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等情况。煤炭退出产能完成全年任务的74%,可再生能源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今年上半年,全国能源供给不断改善:煤炭去产能、煤电防范化解产能过剩风险取得新进展,全国煤炭退出产能已完成今年全年任务的74%;2020年煤电建设风险预警引导各地合理安排煤电项目建设,初步完成了对淘汰、停建、缓建煤电产能的目标任务分解,督促各省(区、市)落实调控目标、明确实施细则;成品油质量升级顺利推进。此外,从整个能源结构看,在各地加快煤改气煤改电、扩大天然气利用、非化石能源发展步伐加快等措施的作用下,煤炭消费短期回暖是正常的,从长期看煤炭消费比重仍呈下降趋势。综合考虑现有产能产量、国际能源价格和进口等因素,预计下半年能源供应仍较宽松。
目前,我国水电、风电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稳居全球首位。去年下半年以来煤炭需求回升,价格上涨,这是一个正常的短期波动。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,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合计为20%,比去年底提高0.3个百分点。分品种看,煤炭、石油需求平稳,天然气需求增长较快,电力继续保持增长。
目前,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已突破6亿千瓦。朱明指出,弃水弃风弃光是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,涉及到能源结构调整、能源优化布局、电力调度运行、电力体制改革和市场化建设,以及绿色能源发展的落实等诸多方面,必须要采用系统化的方法来解决。
分产业看,二产用电增长6.1%,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5.6个百分点;三产用电增长9.3%,增速提高0.1个百分点;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长4.5%,增速降低3.2个百分点。今年上半年,我国能源需求增长的新旧动能持续转换。
今年以来,为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,国家能源局会同相关地区能源主管部门、电网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,推动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取得明显好转,主要措施包括:优化新能源开发建设布局、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西南地区弃水问题、优化可再生能源系统调度运行、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监测评价制度、建立可再生能源发电就近消纳机制等。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9.8%,新兴产业及与居民消费升级相关行业拉动用电大幅增长据行业统计,今年上半年,全国能源消费回暖:煤炭消费转为正增长,上半年全国煤炭消费量约为18.3亿吨,同比增长1%左右;石油消费平稳,上半年全国石油表观消费量约为3亿吨,同比增长约5%;天然气消费大幅增长,上半年天然气消费量约为1140亿立方米左右,同比增长约11.7%;用电增速大幅回升,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为2.95万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6.3%。全国弃光电量37亿千瓦时,弃光率同比下降4.5个百分点,弃光主要集中在新疆和甘肃,其中:新疆弃光电量17亿千瓦时,弃光率26%,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;甘肃弃光电量9.7亿千瓦时,弃光率22%,同比下降近10个百分点。国际能源价格处于相对低位,能源进口增加。上半年,全国光伏发电量518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75%。今年上半年,我国能源结构调整速度进一步加快,电源结构不断优化。
这一增强一减弱,说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经济转型发展、创新发展的效果正在逐步呈现。三是能源供应平稳有序,供需总体平衡且偏宽松。
新兴产业及与居民消费升级相关的行业对用电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,传统耗能行业对用电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。下一步,我们将结合电力体制改革进展,通过市场化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方式,加大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的力度,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。
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朱明介绍说,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整体呈现稳中有进、稳中向好的局面,可再生能源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。上半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2440万千瓦,其中,光伏电站1729万千瓦,同比减少16%;分布式光伏711万千瓦,同比增长2.9倍。
上半年,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3700万千瓦,约占全部电力新增装机的70%左右。上半年,能源累计净进口约4.3亿吨标准煤。全国风电累计装机1.54亿千瓦,其中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占比上升至24%,三北地区占比下降至76%。其中,煤炭1.2亿吨,同比增长25.7%;石油2亿吨,同比增长12.1%;天然气417亿立方米,同比增长16.2%。
能源供需总体宽松,下半年能源走势呈现三大特点初步测算,上半年,全国能源生产总量大约16.9亿吨标准煤。煤炭消费逐步下降,这是一个长期趋势。
上半年,二产用电大约比重为71%,比去年末下降0.1个百分点;三产和居民用电比重合计为27.3%,比去年末提高0.2个百分点。从新增装机布局看,由西北地区向中东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。
上半年,风电弃风电量235亿千瓦时,同比减少91亿千瓦时,大部分弃风限电严重地区的形势均有所好转,其中新疆、甘肃、辽宁、吉林、宁夏弃风率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,黑龙江、内蒙古弃风率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。在消费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下,战略性新兴产业、服务业、与居民消费相关的行业用能仍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。
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简政放权和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,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,制造业用能预计将保持增长。上半年,全国风电新增装机601万千瓦,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占比超过50%,体现了风电布局进一步优化的趋势。在各地加快实施煤改电煤改气、加快发展清洁低碳能源等措施推动下,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。全社会能源供应相对于需求来讲仍显宽松。
随着高耗能行业去产能深入推进、各地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大,传统耗煤行业已经或将陆续达峰。从中长期看,我国煤炭消费已逐步进入峰值平台期。
到6月底,全国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.02亿千瓦,其中,光伏电站8439万千瓦,分布式光伏1743万千瓦。下半年能源走势预计主要呈现三个特点:一是能源消费总体保持增长态势。
据介绍,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走势和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,预计下半年,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传统耗能行业能源需求将温和增长。到6月底,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5.6亿千瓦,占发电总装机的比重为34.7%,比去年同期提高1.6个百分点。